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鰲開幕致詞

 

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鰲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亞洲發展新未來》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在春和日麗的季節,同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朋友們相聚在中國美麗的海南島,一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在此,我代表中國政府,對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遠道而來的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

    博鰲亞洲論壇已舉辦十二屆,成為聚焦亞洲、放眼世界的一個重要平臺。“水美魚豐”,這是博鰲的特徵,也是論壇碩果累累的象徵。出席本屆論壇年會的有亞太和非洲多位政府首腦,也有眾多的商界領袖和智庫、傳媒界的傑出人士,老友新朋匯聚一堂,大家都為亞洲和世界的發展大計而來。思想越辯越新,朋友越交越真。希望各位暢所欲言,發表真知灼見。

    當今世界正處于深刻變化之中。國際格局面臨新的調整,影響全球與地區局勢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多極化進程曲折。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發達經濟體雖有新的變化,新興經濟體又遇到新的挑戰,不同國家經濟走勢分化,全球復蘇進程緩慢艱難,增長動力仍然不足,實現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任重道遠。

    今天的亞洲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亞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經濟規模佔世界的1/3,人口有40多億,勞動力供給充足,後發優勢明顯,發展潛力遠未釋放。同時,亞洲大多是發展中國家,人均GDP不高,地區發展水平很不平衡,還有7億多人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以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任務依然艱巨。亞洲各國既面臨老問題,也有不少新煩惱。解決亞洲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發展。發展改變世界,發展創造未來。發展仍是亞洲國家的第一要務。

    新形勢下,亞洲保持發展勢頭需要源頭活水,最重要的是發掘新的動力。本屆年會以“亞洲的新未來: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為主題,很有現實針對性,這對亞洲乃至全球都具有深遠意義。在此,我願提出幾點看法,與大家交流。

    第一,堅持共同發展的大方向,結成亞洲利益共同體。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亞洲各國的發展,不可能獨善其身,也不應該是“零和博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能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疊加效應,甚至是“二乘二大于四”的乘數效應。時至今日,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過去,發達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又增加了發展環境的復雜性,部分亞洲國家經濟增速下滑、通脹上升,甚至出現資本外流、貨幣貶值現象,國際上唱衰新興經濟體的聲音再起。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亞洲國家要繼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把經濟的互補性轉化為發展的互助力,不斷擴大利益交匯點,實現互惠共存、互利共贏。

    過去十多年,亞洲區內貿易規模從1萬億美元擴大到3萬億美元,佔區域各國貿易總量的比例從30%上升到50%,但如與歐盟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所在,我們應齊心協力促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提升區域和次區域合作水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亞洲地區參與成員最多、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談判,是對既有成熟自貿區的整合。RCEP具有較強的包容性,符合亞洲產業結構、經濟模式和社會傳統實際,採取循序漸進方式,兼顧成員國不同發展水平,不排斥其他區域貿易安排。中方願與各方一道,積極推動談判進程。與此同時,可考慮啟動亞太自貿區(FTAAP)的可行性研究,以實現亞太地區貿易投資利益最大化。中國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持開放態度,只要有利于世界貿易的發展,有利于公平開放的貿易環境,中方樂見其成。我們堅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貿易體制在全球貿易發展中的主導地位,RCEP和TPP應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補充,二者可以並行不悖、相互促進,希望RCEP在2015年能夠達成協議。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地區各國同心並力,就一定能夠繼續發揮亞洲作為世界經濟重要引擎的作用。

    第二,構建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形成亞洲命運共同體。實現亞洲共同發展,根本出路在于經濟融合。創造亞洲的美好未來,要靠各國的自身發展,更要靠地區的共同進步。中國有句諺語,“單絲難成線,獨木不成林。”地區國家要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在開放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係牢經濟聯係的紐帶,抓住創新發展的機遇,掌握自己的發展命運。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融合發展的基本條件。地區各國應攜起手來,加快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基礎設施建設。中方願與相關國家一起,規劃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今年還要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項目。中方願與域內外相關方抓緊磋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備事宜,爭取早日正式成立。產業互接互補是融合發展的主要內容。各國應利用相互毗鄰的地緣優勢,推動上、中、下遊全產業鏈深度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網絡和經濟體係。亞洲經濟的命運取決于改革創新和結構調整。各國要順應全球新技術革命大趨勢,加強相互交流,借鑒彼此經驗,促進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養,推動以綠色能源環保、網際網路等為重要內容的“新經濟”發展,佔領未來發展制高點,提升產業和經濟競爭力。這不僅有助于增強本區域持久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將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新的機遇。

    第三,維護和平發展的大環境,打造亞洲責任共同體。地區動蕩是禍,周邊穩定是福。亞洲的進步得益于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和平穩定是亞洲發展的基礎保障。60年前,中國、印度和緬甸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成為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這充滿了東方智慧,也是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我們要把和平共處的理念世代傳承下去。遠親不如近鄰,近鄰可成友鄰。實現亞洲的和平與穩定,需要地區國家凝聚共識,積極作為,共同擔當起應盡的責任。各國應推動安全對話與磋商,加強災害管理、海上搜救、反對恐怖主義、打擊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積極探討建立亞洲區域安全合作框架。

    這裏我要強調,中國將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政策。同時,我們維護本國領土主權的意志是堅定不移的,願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的主張也是明確的。對加強海上合作的積極行動,我們會傾力支持;對破壞南海和平穩定的挑釁行為,我們會果斷回應。中國人歷來講求“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我們重情義,不會虧待朋友;我們講原則,堅定維護根本立場。南海和平穩定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的共同利益,中方願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C)框架下,穩妥推進“南海行為準則”(COC)磋商進程,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和航行自由。中國珍愛和平、渴望發展,願與地區各國共同致力于建設和平、繁榮和開放的亞洲,在不斷增強政治互信中維護亞洲周邊的和平、穩定和安寧。

蔡豐名  中華政大企經管理協會 資深理事長、中華易經學院研究所所長 、 (台灣) 中國藝術協會 副理事長  、   中華世紀書畫協會 副理事長 、  中華新聞記者協會 研究發展部 部長    收集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