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禪易畫會 蔡豐名 會長 與 劉軍 畫家 及 黃秋子 畫家 到北投農禪寺

     




2017年1月2日 禪易畫會 蔡豐名 會長 與 劉軍 畫家 及 黃秋子  畫家 到北投農禪寺 .
http://fmtsai.blogspot.tw/2017/01/blog-post_2.html

在北投區大業路旁,有一個種著蓮花的大水池。水池的彼方矗立著一座看似美術館的建築,左方一排灰白色的長廊從入口延伸至建築本體,仿彿外牆。
 
這不是美術館或博物館,而是法鼓山的農禪寺。

農禪寺大量運用清水模建造,清水模是一種亟需技術的建築方式,水泥結構建立後,便不在表面多做修飾,因此我們見到的牆面,就是水泥最原始的樣貌。從旁邊的長廊,到建築本體、經文刻字,都是用清水模製成的。伸手撫摸,便能感受到它的細緻,以及牆面帶著水泥那微微粗糙的觸感。

 
聖嚴法師當初給建築師姚仁喜的指示很簡單,只有「空中花,水中月」,並將道場命名為水月道場。建築師便依著這個概念,一反傳統佛寺的建築型式,將農禪寺設計成景觀禪寺。為了符合建築宗旨,農禪寺的設計簡單大方而不譁眾取寵,沒有過多的裝飾,道場線條也以簡潔為主。
 
開山農舍是寺內最早的建築,是最初弘法的歷史見證。農舍被椰子樹圍繞,若不仔細看,很可能會誤以為是當地的辦公室。但這間小屋其實是法鼓山歷史的重要遺跡,以往的佛門弟子都在裡面修行、生活。現在轉變為紀念館,可入內參觀。
 
道場中有一個特別的設計,建築師將心經的經文鏤空刻在牆面上,當太陽光照射進來,經文的字便會在地面上形成倒影,非常美麗而莊嚴。不過需得等到光線角度正確,才能看到如此景象。
 
就算不是佛教徒,來農禪寺依然能體會到此地莊嚴與寧靜的宗教氣氛;若是信佛的信眾,在這個空間處處能體會到佛教與現代建築藝術的結合,於各種細節感受佛法的教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