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長沙 火宮殿 火神廟 : 湖湘地域性文化

蔡豐名 藝術家 來到長沙 火宮殿 火神廟







2012/05/17 - 05/24 中華政大(NCCU)企經管理協會 暨 TTMIT 台灣高階管理全球經貿協會 資深理事長 蔡豐名 藝術家 受邀出席 第七屆 中博會 05/23 於 長沙 火宮殿 火神廟 .

火宫殿背景 : 全国的老字号原有2000多家。1993年原国家内贸部颁发中华老字号金匾,长沙市第一批挂牌的不到20家,其中包括火宫殿、杨裕兴、玉楼东等一批老字号。近代历史上,长沙老字号最鼎盛的时期,曾超过200家。但现在,屈指可数的也不过20余家。研究和保护这些老字号就成了当务之急。

位于长沙市坡子街的火宫殿酒家是一家弛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被誉为湘风小吃的源头、湘菜的主要代表,有着深远的历史。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距今已有250余年。晚清时期,发展成为祭祀、看戏、听书、观艺的庙市。民国时期,摊担罗列,成为小吃闹市。几乎可同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相媲美,是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两个半世纪的品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光临,更使火宫殿名扬四海。

2001年,火宫殿响应市政府建设坡子街美食一条街的号召,对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火宫殿进行了改扩建装修工程,共耗资1000多万元。如今,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拥有坡子街总店、东塘分店、五一分店的大型餐饮企业,总面积近10000平方米。
火宫殿文化起源及发展
长沙火宫殿的火文化要追溯到我国古老的氏族部落时期。那时人类已广泛地利用火来煮食和取暖,但因用火不慎,常造成灾难。为减少火灾,约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1世纪,帝喾就任命有专门管理火源的火官。《史记o楚世家》记载: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罗泌《路史前记》卷八记载:祝融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因管理火源有功,死后葬于南岳衡山,并建祝融庙,名曰祝融峰。为了纪念这位火官,在长沙坡子街便建设了火神庙。

hspace=0

至清乾隆12年6月23日(农历),火神庙重修落成,以后这一天就定为火神寿辰祭日。每年这天,地方官府出资筹办隆重的祭祀仪式,地方商会组织商家参与。祭祀后,人们抬着火神爷绕城游行。

hspace=0

到了清道光3年,坡子街已是商铺林立。乡绅蔡世旺带头倡导集资扩建火宫殿,把原来的火宫殿规模扩大了几倍。新建的火宫殿,以火神庙为中心分成前坪后院,新建了石牌坊、古戏台、财神庙、弥陀阁、普慈阁,形成占地16亩的一个大型庙宇群建筑格局。每当早晨,火宫殿晨钟敲响;午时,钟鼓齐鸣;下午6时,击鼓;火宫殿那悠扬的钟鼓声伴随飘缈香烟,弥漫着浓郁的火庙文化。文人雅士都爱来此喝茶听戏。

自有火神庙以来,长沙古城对失火的民居、商家都有规定,即民家失火,都要来拜火神爷;商家失火还要请戏班唱三天大戏。有庙会、庙戏,便引来不少人赶庙会,看戏、听书、看杂耍。火宫殿由于规模不断扩大,它的庙产也不断增多。在长沙郊外有田庄10余处,田租曾达1600担;长沙城内,特别是坡子街一带,有房屋多栋,门面7个。据考证,清嘉庆23年(1818年)《善化县志》城图和清同治10年(1871年)《长沙县志》省城图均标注有长沙火宫殿或乾元宫。

民国16年(1927年),由老九芝堂、西协盛、余太华等8户殷实商家组成董事会,负责管理火宫殿庙产,主持庙政日常事务。人称老八家或老八董。

民国27年(1938年),一场人为的文夕大火,长沙城被烧成一片废墟,火宫殿只剩一座古牌坊幸免。民国30年(1941年),火宫殿成立以老九芝堂、西协盛药号等为董事单位的新董事会,决定募集资金重建火宫殿。新董事会成员,后被人们称为新八董或新八家。虽经新八董努力,终因国内战乱,经济萧条,火宫殿只恢复了一座火神庙,火神菩萨也没雕成,只用一块写有赤皇上品三炁火官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神的木牌位代替。火神庙进行了简单的恢复,在庙前搭棚叠架,摊贩云集,小吃兴盛仍不减当年。民国31年(1942年)年末,经董事会与小商贩共议,火神庙前坪由北向南搭简陋木架棚屋48间,分成四线,名曰:东成、西就、南通、北达,使火宫殿以小吃为主的市场更具规模。

1958年,在长沙市政府支持下,新建东西对峙的两层宫殿式楼房,结束了木棚为市的历史。火宫殿的小吃、湘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文革期间破四旧,又把火宫殿拖入劫难中,古牌坊上雕刻的人物、花鸟虫鱼被一扫而空,火神庙被破坏,火神牌位也被人拿去当了饭桌。

2000年,长沙市政府决定兴建以火宫殿为龙头的坡子街民俗小吃商业街,以发扬火宫殿风味小吃传统,发展长沙饮食市场,提升长沙历史名城品位。火宫殿在长沙市政府的支持关怀下,经历了近一年改建扩大,恢复了火神庙、古戏台、石牌坊、火宫茶馆,修饰了古牌楼,新建了美食街、宴会楼、水池凉亭。扩改后的火宫殿虽没有恢复到旧时的原有规模,但以火神庙为中心的古建筑群重现了昔日的火宫四景。

湖湘地域性文化 :(1)湘楚文化及精神
在中国历史中,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她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吸取了周边文化之长,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自古湖南属楚,湖湘文化便继承了楚巫文化的激越、浪漫、好奇和对火的崇拜。湖南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湖湘文化激越冲突的个性。湖南为内陆盆地,地形东西南三面环山,对北敞开,冬季:凛冽的西伯利亚寒潮滚滚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全境。夏季:南方的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发,使三湘大地热气郁积而不得散发,气温可高达41摄氏度。春秋两季:三湘大地时而受西北的冷锋控制,时而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气候多变,时晴时雨,骤冷骤热。三湘人民祖辈所感受到的恶劣气候培养了湖南人认同天道变化无常的道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3]湖南自古为兵家首征之地,元代初年及明末清初,多受战火,十室九空。经中央政府鼓励和安排下的大规模移民,移民主要来自江西和四川等地。移民进入新的环境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和拼搏奋发的精神。这在另一角度说明了今天湖南人火辣性格的来源。同时近四百年的传统思维奠定了湖湘文化讲究格物致知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从王船山的评述宏论,到魏源的洋为今用,到曾国藩的笃实学风,到毛泽东的《实践论》,其唯实的思想路线是前后相继的。而正是这些人文地理因素支撑起了今天的火宫殿。

湖湘地域性文化 :((2)湖南辣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辣文化则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
中国自古讲究的是中庸之道,中国人性格在善良、和平的另一面往往就是柔弱、保守、容易妥协。而湖南人的性格是中国人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湖南人倔强、刚烈、直率、热情似火又爱恨分明。这种性格在饮食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体现。湖南有句俗话无辣不成宴,一句话道出了湘菜的精华就是辣。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中国菜谱的时间并不太长。进入中国后,辣椒才有了蕃椒、斑椒、辣枚等名称。辣椒从海外传入中国,在承载了湖南文化后又被中国著名湘菜烹饪大师许菊云带到了海外。传统研究表明湖南因为地域气候恶劣,湿气极重,食辣主要是去湿驱寒。但辣椒在湖南人的心中绝不仅仅是调味品,辣椒因环境而具有生命力,而辣椒又赋与了食辣者革命情怀。火辣的口味正体现了湖南人火辣的性格,火一般的热情、刚烈;辣椒一般的倔强、直率,无不印证着湖南人不屈的奋斗、吃苦耐劳和拼搏奋发实事求是的精神。火宫殿更是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发展出了多种极具风味的湖南小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