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兩岸著名 藝術家 禪易畫會會長 蔡豐名 到 岱廟:山東泰山腳下天子廟 參訪 參拜

中華易經學院研究所所長、  (台灣)中國藝術協會 副理事長 、 禪易畫會會長 蔡豐名 到 岱廟:山東泰山腳下天子廟


























2012/09/05- 2012/09/11 中華政大(NCCU)企經管理協會 資深理事長、  (台灣)中國藝術協會 副理事長 、中華易經學院研究所所長 、 禪易畫會會長 、藝田畫會執行長 蔡豐名 藝術家 受邀出席 第二屆泰山石敢當文化節書畫活動 ,組委會安排貴賓 蔡豐名 博士 參訪 參拜 岱廟:山東泰山腳下天子廟 參訪 參拜 !




岱廟全景
泰山南麓、泰安城中,岱廟城垣高筑,古木參天,殿宇巍峨。

岱廟,又稱東岳廟、泰廟,因為是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所以又有“天子廟”之稱。岱廟的歷史可上溯至漢代。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記載,“泰山有下中上三廟,牆闕嚴整,廟中柏樹夾兩階,大二十余圍,蓋漢武所植也。”唐代增修,宋代擴建,至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凡為殿、寢、堂、閣、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合八百一十有三楹”,從而奠定了岱廟的宏大規模。宋以后,岱廟屢遭火災、地震、兵亂,但屢廢屢興,代代不已。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岱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作為泰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修葺保護,使之重放神彩。

岱廟是按照中國古代宮城建筑形制營造起來的一座神宮。南北長406米,東西寬237米,總面積96222平方米,是泰山上下最大的古建筑群落。在建筑布局上,嚴格按照南北軸線、左右對稱的形式來設計。廟前有遙參亭作為門戶,穿過岱廟坊,沿中軸線依次貫穿著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中軸線東側輔以漢柏院、東御座、鼓樓、東寢宮﹔西側輔以唐槐院、雨花道院、鐘樓、西寢宮。岱廟四周圍以高大城牆,四面牆上開8個城門,前有正陽門,后有厚載門,東有東華門(青陽門),西有西華門(素景門)﹔正陽門兩側,東掖門、西掖門對稱,仰高門、見大門對稱。城牆之上,正陽門上有五鳳樓,厚載門上有望岳閣﹔城牆四角,乾、坤、巽、艮四個角樓巍然矗立。

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筑,始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殿坐落在寬廣的白色石基之上,周圍石雕欄板環繞,殿面闊9間,進深5間,東西長48.7米,南北寬19.9米,通高22.3米,重檐廡殿頂,覆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峻極雄偉,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同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

天貺殿內供奉著東岳泰山之神。神像身著袞袍,手捧玉圭,垂旒冠冕,儼然一幅帝王之儀。泰山神又稱“東岳大帝”,唐玄宗東封泰山時,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時又相繼加封為“仁聖天齊王”、“天齊仁聖帝”,元世祖再次加封為“天齊大生仁聖帝”,至明太祖朱元璋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泰山神正像天子是人間的帝王一樣,統管天下諸神﹔而人間的天子為求國祚永昌、福壽無疆,也要向泰山神跪拜,行三獻之禮。天貺殿內的巨幅壁畫《啟蹕回鑾圖》描繪的就是泰山神出巡的宏大場面,而這場面也正是宋真宗當年封禪泰山的真實寫照。

岱廟內碑刻林立,擁有自秦漢以來2200多年的歷代碑刻220余方,是全國著名的碑林。其中秦泰山刻石、漢衡方碑、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等,在中國書法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唐雙束碑為武則天遣道人所刊,兩碑並立,形制奇特,人稱“鴛鴦碑”﹔宋宣和碑、祥符碑東西對峙,為岱廟兩大豐碑。金“三美碑”,明去封號碑,清“透明碑”也多為世人所稱道。另外,天貺殿西廊廡內還陳列著48塊漢畫像石,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與北京故宮不同,岱廟內多古樹名木,鬆柏掩映著紅牆黃瓦,更顯庭院深深,引人入勝。最為古老的當推漢柏,據載為漢武帝親手所植,2000多年過去了,古柏仍然蒼勁挺拔,保持著旺盛的生機。飄雪天氣,“漢柏凌寒”更成為一大勝景。唐槐院內,唐槐已經枯死,但枯死的樹心中又生新樹,婆娑多姿,這便成了象征生生不息的“唐槐抱子”。岱廟繁茂的林木,又引來了各種鳥類。鳥鳴啾啾,更增添了岱廟的幽謐氣氛。

岱廟又多珍藏,歷代祭祀珍品、寶物異器及經文典誥等收藏,大大豐富了泰山的文化內涵。泰山祭器以“鎮山三寶”———沉香獅子、溫涼玉圭、黃釉青花葫蘆瓶最為著名。此外,岱廟還珍藏著多套七珍、八寶,在制造工藝、造型風格上各具風採。泰山周圍文化遺存豐富,出土文物與傳世精品包括陶器、銅器、玉器、印硯、字畫、雕器、神軸、古籍,也多收藏於岱廟之中。

岱廟背靠泰山,坐落於登山中軸線上,是整個泰山“朝天”樂曲的第一樂章,是登覽泰山的第一景。

岱廟天貺殿

岱廟古城牆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東岳泰山之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