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鈺祥談李登輝:兩岸本是好花瓶 卻砸碎了中評社台北1月11日電(記者 王宗銘專訪)台灣前國民黨“立委”
林鈺祥1948年生,台灣基隆人,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
林鈺祥說,李登輝“如果那時候走他前面那一段路的話,
回顧李登輝過去在兩岸關係發展的角色,林鈺祥透露,
林鈺祥說,李登輝幕僚蘇志誠當兩岸密使,每次回來都跟李登輝報告後再去;張榮發作橋樑,溝通李登輝與江澤民在海上貨櫃輪,各自搭直升機過去見面,如果李登輝當時與江澤民見面的話,兩個人都可以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了。
作為當年國民黨內第一個次級團體“集思會”的成員,林鈺祥說,“集思會”是“立法院”次團第一個正式到大陸訪問,在1990年,當時是由他所主導的,因為他跟大陸人在海外認識而來聯絡安排,副總理吳學謙親自在紫光閣接待,一團人連記者40幾人,黃主文當領隊,所以事實上,兩岸要走交流和平,“集思會”走第一步。
林鈺祥說,後來“集思會”的黃主文到台聯,所以外界連在一起認為“集思會”是台聯的前身一樣,事實上創會會長饒穎奇,以及蔡璧煌、劉興善、洪昭男等人全都留在國民黨,他“立委”卸任,1993年底起,在國民黨政策會一待18年,擔任副主任期間,負責精省、取消“立法院”對“行政院長”同意權等“修憲”幕僚工作,2012年以黨職正式退休,現在謝長廷才去大陸。
林鈺祥說,投入兩岸交流也跟他自己年輕時就決定到美國做東亞研究的背景有關,因為他當時認為,未來台灣的路必然是跟東亞的中國大陸、日本有關,這是核心。他選擇走這一條路,在“集思會”中是代表之一,導引走跟大陸接觸的路,台辦主任楊斯德在北京飯店接待過,後來他自己去,與副主任孫曉郁見過很多次面,到現在,兩岸還是他主要的研究對象。
作為當年國民黨內第一個次級團體“集思會”的成員,林鈺祥說,“
林鈺祥說,後來“集思會”的黃主文到台聯,
林鈺祥說,
林鈺祥也回憶,他當“立委”有次向“行政院長”郝柏村口頭質詢時,因為多次去過大陸看了以後,認為大陸改革開放、建設效率高,這個優點台灣不能不注意,結果強烈反共的郝柏村一下子就說,不要因為被茅台酒灌、請吃飯,就說他們的好話,形成一個比較尷尬的場面。其實原因之一也是對“集思會”有敵意,跟當時報道所謂的“一國兩府”辯論沒有關係,“集思會”當時走兩岸交流路線也完全跟是否是李登輝或國民黨授意肯定沒有關係,完全是他自己想的,而且提出“一國兩府”是在“集思會”成立之前。
林鈺祥說,“集思會”的前幾年是走在民進黨、本土派之間的,現在台聯則是走到比民進黨更獨的立場,“集思會”比當時新國民黨連線走得更前面,李慶華也走那邊,但是本土派是走在前面的,黃主文後來離開,為了要生存,走到深綠去了,如果把“集思會”跟台聯連在一起,那就是大錯特錯。
此外,林鈺祥也說,台灣政府一開始制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條文時,“立委”從第一條到最後95條的審查,他全程參與。馬英九是“陸委會副主委”代表答辯,雖然很多條文是比照國際上的做法,但是辦法是換上不同的名稱,不是國對國,解決兩個地區人民往來的問題,他與馬英九互動交手時,都是直接交換意見,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衝突。
http://ttmitblog.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11.html
林鈺祥說,“集思會”的前幾年是走在民進黨、本土派之間的,
此外,林鈺祥也說,台灣政府一開始制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條文時,
http://ttmitblog.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1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