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MIT Taiwan Top Management & International Trade Instutite . 成立於 中華民國 79 年 7 月 7 日 (1990/07/07) 統編 : 80901122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河南省衛輝市白雲閣 (呂祖閣) 發行 台灣百人書畫名家碑廊專輯出版
觀碑廊有感(白雲山人)
“淡”是“真”的開始,“韻”是“雅”的歸期,“清”是“久”的源泉,“逸”是“逍”的昇華,“境”是“心”的追求, “理”是“法”的根基。當我提筆寫出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心也正在接受著“台灣百人名家書畫碑廊”文化的洗禮。
古書云:“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書法作為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是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所以,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在二維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臨摹自然的藝術則稱之為繪畫,台灣百人名家書畫碑廊作品堅持“書法好、畫作好、人品好”原則積聚百人名家智慧、誠邀千人參與,聚焦萬人注目,以脫俗的品味;天真自然、驕快飛揚的筆法;清雅和暢、寫意寫心的禪境;筋脈相連、古樸飄逸的神韻;把中國古代書畫藝術表現的淋漓盡至。在這裡一幅作品是一個跳動的音符,整個碑廊,就是一首無言的詩,走一步步步賞心悅目,讀一路路路柳暗花明,如果把白雲閣當成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書籍來讀的話,現在的碑廊就成了這部書的歷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
且看白雲閣石坊“池水盤桓喜見鳶魚嬉戲,岡巒對疊佇看龍鳳呈祥”這副古聯,千百年來是個謎,謎底世人皆不得知,讀的時間長了,我們似乎能從思維想像中找到一些模糊的答案,過去的一切成為了歷史,可惜的是歷史已經不能再現,扼腕之餘,今天我們又能站在“台灣百人書畫名家碑廊”裡,從百人名家書畫作品的字裡行間學會了欣賞,懂得了感悟;擁有快樂;走近了淡然,找到了題聯中那“流動的溪水、嬉戲的鳶魚、起伏的山崗、祥瑞的龍鳳”!如果你不是親臨其境的話,哪會有這種靈動的感覺。
我喜歡欣賞自然的、存在的、看得見和看不見的的風景,在我眼裡,欣賞本身就是一道絕美的風景線,生活中學會欣賞,就擁有了美麗。如今在這座幽靜的碑廊裡我才真正的有了這種感覺,才知道了選擇角度、調整方位、平衡心態、看人看物,觀雲起雲落。台灣和大陸骨肉相連,台灣文化融入白雲閣,鑄成中原歷史文化與社會文明的這座豐碑,將成為衛輝觀光旅遊的一大亮點。
老師們說過,“我們生活在台灣,同樣也是炎黃子孫,弘揚國學是好事、是善事,也是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道出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共同心聲,書畫同根同源,兩岸心心相連。在他們看來,自己能為中原呂祖文化重墨添彩感到異常高興,老人們,大部分都已暮年染霜,還有幾位將成為百歲老人,他們能棄世俗之物,悠然寄情於天地山川草木與書與畫的之間,過淡泊寧靜的生活,超凡脫俗與另一番境界共處,在書與畫世界裡求精神境界的純潔以自慰,實在是難得呀!古人追求的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境界。清則近醇,淡則存真。蘇東坡說過“寄至味於淡泊”。 “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孟子亦云“養心莫善於寡欲”。蘇格拉底更說“我們需要的越少,我們越近似神。”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是一種精神享受,這是高人,是人們心目中神仙過的日子。
多日來,每當我走進碑廊,就會感覺到有惠風拂面,那神奇的天馬世界、鼎級的國學大師、傲岸的鐵骨老梅、幽靜的寒山歸隱、絢麗的長春富貴、鶴舞的純陽祖師、獻壽的騰飛神龍、層層的飛瀑交響、寄情的秀美山水、岸然的魚躍龍門、霸氣的空谷飛泉、至尊的仙鶴之魂,還有那透著靈氣的萬言章句和龍飛鳳舞的真、草、隸、篆,給充滿著神奇的中華呂祖的脫凡聖地白雲閣廟宇填補了一項空白,使這座古廟變的更加莊嚴與神奇。
這也許是我N次站在碑廊前,捧書凝視,想像著書畫家們那張慈祥的面容和淡泊寧靜良好心態。在歷史風雲和現代的社會文明的交彙的背後,物慾橫流,充斥著浮躁與喧囂。對名利、金錢、地位的無止追求,對物質和精神享受的無限依賴,對感官和精神刺激的放縱。或爭名於朝,或爭利於市,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見利忘義者有之、利欲熏心者有之,在無盡的佔有和謀取的同時也給自己招來無盡的煩惱,變得疲憊不堪,哪還會有這份的構建和諧的恬淡,我不太懂藝術,但是我知道那藝術背後的寧靜與恬淡,看足了,想透了,所以才能夠發出如此諸多的感慨,向自己看齊才是心靈的歸宿。
也許耄耋老人在他們選擇了踏上藝術這條道路的那一刻起,就沒有想到哪一天要停下來,在我看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每一幅作品的背後都有一則動人的故事,白雲閣台灣碑廊就是一部厚重的書。芝蘭生於幽谷,不因無人問津而不勞,梅花開於牆隅,不因陽光不照而不香,流水繞石而過,不因山石之阻而紛爭,這是一種寧靜;高山無語,深水無波更是絢爛至極歸於素淨質樸,寧靜深沉的境界同樣也是一朵美麗的花,雖然碑廊安坐在了一座名不見經傳的中原道觀白雲閣,但是又有誰看透,白雲閣千百年來的歷史和千百年後輝煌呢。“千秋大業”、“筆歌墨舞”、“揮瀝雲煙”、“藝海生輝”、“中華文化興邦啟聖,藝苑薈萃百家垂名”、“碑林傳千古,書法仰百人” 、“藝臻化境”、“書藝薈萃”、“舉筆星輝”、“圓滿成功”、“兩岸交流,源遠流長”的筆歌讚語和蔡鼎新老師“好惡公天下之理,信任防一己之私”的無為氣度,把中華文化上升到了一個理性高度,讀後餘味飄香。
有人說世界上能真正體會生活之美好的人有兩種:那就是孩子和看透世事的老者。孩提時代天真快樂是因為他們想得簡單,老人寧靜安祥是因為他們站在人生的另一頭參透了生活的真諦,也許是吧!當你面對繁華浮躁,面對紛擾誘惑,也會被矛盾迷濛雙眼,被沖動攪亂了理智,只有人經歷多了,在歷經滄桑後,看過了繁華才有了自己心靈的港灣,才會發現最樸實的最簡單的那種藝術境界,才是最美好的生活。
至簡至淡是一種大辯若訥的成熟,是一種超脫無我的平常心態,它不是簡單的無為無欲,更不是甘於平庸,不思進取,它是對物慾事理的一種適度取捨。面對紅塵喧囂,面對繁華誘惑,用一份平靜與從容來面對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在人生旅途上,少一份圓滑世故,便多一份清純典雅;少一份對功名利祿的執著,多一份坦然自在,就會找到真實的自己,也能在碑文裡都能找到答案。
當流年的歲月濃縮成一份回憶在心中珍藏時,我們的生活剩下的只是久遠的渴望。回望走過的路,曲曲折折中,那份永遠的心悸留在心靈深處的某個角落,在風雨中時時撩撥著生命的嚮往,讓心總在不經意間回味,是一份永恆地懷戀,生命從容,人生如歌。握住如花的美麗,淡定挫折的折磨,還原瀟灑人生。用心眷戀人生的每次變故,坦然面對,執著追求,舒散一下心情,感受一下陽光,向老藝術家們一樣用藝術書寫自己生命的傳奇不也是一種享受麼。只有月白風清的淡定,才有了人淡如菊的從容,也才能欣賞到生命過程中至善至美的風景。
一位80多歲的老人每天步行5公里到白雲閣看碑文,有時候是自己,有時候他會帶上孫子,在這裡足足看了一月有餘,最後找到我對我說:碑廊建的好,碑文更好,你們太了不起了,以前進廟只是燒行磕頭,祈求神靈保佑,現在我明白了,我們自己就是神,我們就能保護自己,白雲閣的文化厚重,真的是太有看頭了。老先生是一個文化人,從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能看出他對新生活的渴望,他說;不看白雲閣文化碑廊是人生的一大缺憾,看看碑廊,讀讀文字,淡泊之心就有了,想法也簡單了,人活的就不累了。
我不知道他是什麼地方人,也不知道他過去幹過什麼,但是言談中能看得出老人的思想境界很高,人生感悟都有他自己的獨到見解。其實我也懂,真實的淡泊是對自己人格與情操的冶煉,是在紛擾的塵世中物我兩忘,是一種內心的祥和,也是一種深入的深沉,它是對人生的深層領悟,是人生境界的極至,我只是沒有老人那麼高的修為罷了。
站在這裡我有太多的感悟,人生匆匆,歲月輪迴,昨天已遠去,今天要珍惜,明天還要繼續生存下去。不必在意人生旅途中多少風景妖嬈美麗,只要是讓自己學會欣賞、學會珍惜!待到落日黃昏時,靜心的去品味心靈之處蘊藏著的無盡的芬芳。感觸腦海裡鳥語花香的飄逸,讓淡淡的柔情慢慢地擴散,盡情享受著萬物輪迴帶給生命的大自然的美麗,使自己的人生擁有行走在春天裡,春風裡,春綠里,暖陽里,用平常心去感受溫暖般的激情足矣。
都知道,“菩薩中之觀音,神仙中之純陽,鬼神中之關壯謬(即關羽),皆神聖中之最有時運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矣。舉天下之人,下逮婦人孺子,莫不歸心嚮往,而香火為之點盡。”其實,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呂祖乃是救世的神仙,民眾有求必應,當今社會,只要是捨棄個人私慾,想民所想,為民所用,助民為樂,大家都是一位頂天立地的神仙。
(白雲山人)
台灣禪易畫會會長、藝田畫會執行長、(台灣)中國藝術協會副理事長蔡豐名藝術家參加河南省衛輝市台灣百人名家書畫碑廊揭幕大典與文化交流活動於河南衛輝白雲閣留影.台灣百人名家碑廊河南衛輝市揭幕大典, 詩書蔡鼎新大老領團前往,台灣當代書藝家孫晉卿、任漢平、蔡賢謀、王美美、王慶海、臧貴義、蔡豐名、劉達運、洪啟義、季全齡等大師的書畫著作入選, 堪稱集合台灣近代知名書畫家之大成, 參訪團於2011 五月十二日起程,於五月十六日親自抵達衛輝市為台灣百人名家書畫碑廊揭牌外,還與大陸知名的書畫家進行文化交流被視為兩岸書畫家的岸書畫家的[ 高峰會] !為弘揚中華文化, 兩岸共同努力興建台灣百人名家書畫碑廊,不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建立深厚友誼, 更為後世留下文化資產, 讓中華民族源遠流長與世界接軌 !
台灣百人書畫名家碑廊專輯
出版單位 : 河南省衛輝市白雲閣 (呂祖閣)
出版日期 : 2013 年 6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