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ㄧ度 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祭,
2017年9月2日至9月5日在首爾舉行,
七個國家地區,韓,中,台,港,澳,日,美 藝術家參展
韓國際文化協會 、 韓國文化藝術研究會 姜信雄 會長 安排 邀請 藝術家 到首爾市區走一回體驗韓國文化與采風, 台灣藝術家 蔡豐名 、謝玉花、蔡淑珠 、 陳歡 、 黃秋子 與香港 、大陸、日本、韓國 藝術家 等。
欣賞 首爾德壽宮大漢門守門將交接儀式 穿梭古今的傳統延續 http://fmtsai.blogspot.tw/2017/09/blog-post_86.html
守門將交接儀式於景福宮與德壽宮進行。 ①德壽宮大漢門前:每天3回11:00、14:00、15:30(週一休館) ②景福宮興禮門前:每天6回10:00-15:00每整點一次(週二休館) ※ 雨天、酷暑、酷寒時期將取消交接儀式。 ※ 諮詢: .德壽宮王宮守門將交接儀式:首爾市廳 02-2171-2592 . 景福宮守門將交接儀式:韓國文化保護財團 02-3210-1645
德壽宮最早作為成宗之兄月山大君的宅邸而建。壬辰倭亂時,居住在這裡的是月山大君的後代李琉、李誠。1592年宣祖返回漢城後,這裡成為朝鮮的臨時王宮,因為其他宮殿都在日本入侵時焚燬了,當時稱為「貞陵洞行宮」。李琉的住宅被改為宣祖辦公的昔禦堂。宣祖在此迎娶了繼妃仁穆王後,並在這裡去世。
光海君於1608年在貞陵洞行宮即位,並將李誠的住所改為即祚堂。1611年,光海君將貞陵洞行宮改名為「慶運宮」(경운궁)。1618年昌德宮重建,正宮移轉。仁穆大妃被光海君廢位後,曾幽閉於此。此後慶運宮成為別宮約270年。
1896年閔妃遭到日本特務暗殺後,高宗逃難俄羅斯公使館(俄館播遷)。1897年高宗結束避難後,選擇離俄、美、法、德等國公使館最近的慶運宮作為居所。高宗以即祚堂作為辦公之所,此外宮中還有恭默軒、鹹寧殿(寢殿),景孝殿(明成皇後祠堂)等建築,世子住在即祚堂東側的昔禦堂。
1897年10月7日,慶運宮的即祚堂被更名為太極殿。12日淩晨,高宗在新建的圜丘行祭天禮之後,返回慶運宮,身穿十二章袞服,在太極殿接受百官朝拜。10月13日,高宗在太極殿宣布新國號「大韓帝國」。
由於慶運宮是離宮,因此建築比較簡陋,沒有類似景福宮勤政殿、昌德宮仁政殿、昌慶宮明政殿和慶熙宮崇政殿那樣的正殿。從1901年起,開始在慶運宮的中心地帶建造規模類似於仁政殿的中和殿,其規模為五開間、四進,重檐頂,殿內有禦座、五峰屏,殿外有品階石。在中和殿前修建了中和門、朝元門。整個中和殿工程耗費約325萬兩,木材購自江原道的淮陽、金城等地,石材包括江華島的磚石、全羅道礪山的品階石和漢城近郊的石材。
1904年4月14日,皇帝寢殿鹹寧殿的溫突(地炕)在點火時發生火災,不僅燒毀了鹹寧殿,而且延燒到中和殿。此外太極殿(即祚堂)、昔禦堂、供奉明成皇後神主的景孝殿、接待外交使節的浚明堂和鹹有齋、供奉高宗禦影的欽文閣、永福堂、鹹喜堂、養怡齋等建築均被焚毀。在火災中倖免的只有偏處西北隅的嘉靖堂、惇德殿、九成軒和漱玉軒(重明堂)。
火災之後,大韓帝國迅速重修慶運宮,建造了30多座建築。除了重建被燒毀的各處殿堂外,還新建了德慶堂、三祝齋、悠好室、宮內府、侍講院、太醫院、秘書院、公事廳、內班院、乘輿庫等建築。此外,1900年建造的西洋式宮殿石造殿也在火災後的1909年竣工。由於經費有限,中和殿改為單檐屋頂。整個重建工程耗銀795萬兩,其中93萬兩為「內下錢」(皇室內帑)。[2]慶運宮的正門原本是位於南邊的仁化門,但其門外有山坡阻擋,無法與大路相連,顯得寒酸。為此將通往圜丘壇和城內大道的東門大安門改為慶運宮正門,並改名為大漢門,取「雲漢」或「霄漢」之意。
1907年純宗即位後,改以更加寬敞的昌德宮為正宮,而退位的高宗仍居於此宮。純宗為祈願父親長壽,改慶運宮為「德壽宮」,這個名字一直使用至今。1919年1月21日,高宗在鹹寧殿中去世。之後日本朝鮮總督府在宮外修建新道路,以及將京畿高等女校遷移到附近,使得德壽宮的範圍大大縮小。韓國光復後,由於擴建太平路,又將市政廳方向的大漢門和宮牆向西平移,因此使德壽宮變為今日占地縮小的樣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