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南宋大臣,官職做到宰相,為官清正。在抵禦元軍入侵中,艱苦卓絕。在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戰敗,為元軍所俘。他拒絕元將張弘範的誘降,認為自己是宋朝的「狀元宰相」,必須以死盡忠。後被殺害,成為偉大的民族英雄。他的許多詩文,流傳後世;他的氣節,光耀千秋。這是人們知道的一面。他在晚年得遇道家高人,修煉「大光明正法」的事,鮮為人知。
因為是文言文,又未加標點,不宜直接引用。就簡述如下:
宋代文天祥(號文山)在他的《指南後錄》中,記述他曾經遇到一位道家高人,名叫「靈陽子」,向他講述過道家的學問。文天祥事後寫了一首詩,抒發自己的感情:「昔我愛泉石,長揖離公卿。結屋青山下,咫尺蓬與瀛;至人不可見,世塵忽相攖。業風吹浩劫,蝸角爭浮名。偶遇大呂公,如有夙世盟。相從語寥廓,俯仰萬慮輕。」文天祥在這首詩中,敘述自己曾經遠離囂塵,結屋青山;想遇高人,不能如願;回身塵世,爭名染業;現遇呂公(就是靈陽子),大受教益。
又過了若干年,文天祥另寫了一首詩。根據本詩題序,該書的編著者認為:那是文天祥被俘後,在獄中遇到異人後所寫。但這位編著者自己未修煉,他不懂得那位異人怎麼會進得獄中,傳授修道之法給文天祥呢?其實,視監獄若無屋,來去又自如的異人多得是,不足為奇。
下面就是文天祥在獄中「遇異人,指示大光明正法;於是,死生脫然若遺矣!」他寫詩道:「誰知真患難,忽悟大光明。日出雲俱靜,風消水自平;功名幾滅性,忠孝大勞生。天下唯豪傑,神仙立地成。」如果說,文天祥的前一首詩,是寫他聞道受益;那麼,這後一首詩,就是寫他得道修煉了。
他在獄中生活了數年。詩的一二句,寫他在遭逢大患難後,得到正法,了悟人生。三四句,是寫他修煉到了那種異常平靜的境界。五六句,寫對過往經歷的認識。最後兩句,寫真正的豪傑,心性極高,可立地成仙,這也是他的「夫子自謂」。這一自評也是恰當的,因為他已經過了生死關,把名利情都放了個乾淨。關於他的「死生脫然若遺」,現再補充一二。
文天祥在獄中,敵人要他寫信求降,即可出獄做官。他寫詩講:「無書求出獄,有舌到臨刑;宋故忠臣墓,真吾五字銘!」敵人殺害了他以後,在他的衣袋裡,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真是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啊!
文天祥以狀元宰相之身,為國為民,盡職盡責,道德永存。而他自己,晚年聞道得法,得到了他早年所想得到的境界,真是足慰平生。這位狀元宰相,他最嚮往的是什麼?就是修煉啊!
感觸:台灣政治人物,都該反思,汲汲營營,圖謀名位,所為何來?
百年之後還不是一掊黃土,青山相伴,一切撒手;何不留個聲名在人間!
邀請大家再一讀【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PS: 本文由 洪一元 先生提供 ! 台灣高階管理全球經貿協會 輔導理事長 蔡豐名 整理發佈刊載
http://ttmitblog.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60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