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做好事从来都不留名,他只是把那些事写进日记里——题记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一家被万恶的旧社会弄得家破人亡,在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五位亲人被逼迫相继死去,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邻居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解放后,雷锋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县委当公务员。1958年,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1959年征兵,雷锋迫切要求参军,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武装部表明参军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1962年8月因公殉职。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雷锋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的一生,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一生。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发扬光大。
1963年2月22日,应《中国青年》杂志社的恳请,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5日,《人民日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迹。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
当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以平凡而伟大见诸报端的英模人物,不胜枚举。张思德、孟泰、时传祥、朱伯儒、李素丽、孔繁森。。。反观那段历史,被关注的往往不是雷锋本人的生平事迹,而是学雷锋运动的沿革。40多年来,每年定期的学雷锋,从来是选在毛主席题词发表日,而非雷锋的诞辰或忌辰。在《国史通鉴》里,“学习雷锋运动”是被当作“重大政治事件”载入的。海外史家关注的,也是学雷锋的政治含义。60年代初,解放军首次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军队的作用,最初只限于宣传方式。第一个被作为标准的毛泽东主义道德典范,并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而被大力宣扬的军人英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雷锋。有关人士分析了跟学雷锋相关的若干政治事件,认为此项运动的效果有六个,包括:对领袖的迷信崇拜、效法军队、体力劳动、全民教育、重新唤起集体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文化。正是这些日后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内容。
在极“左”时期,有人将雷锋神化;市场经济时期,又有人竭力将他贬低。但无论如何,雷锋在世之时,毕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几十年来,每逢3月,人们就以学雷锋的具体行动纪念他。任何社会都需要美好的事物,雷锋不仅仅属于一代人,他的精神已穿越了时空。其实,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学雷锋始终是一项提倡助人为乐的公益活动。不论其缘起如何,经过四十年磨砺,如今已被简化为再单纯不过的符号——可以极凝练地概括为三个字:做好事!这显然比用“政治挂帅”或“无私奉献”概括“雷锋精神”,来的更贴切、更平实、更少非议。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螺丝钉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大力发扬倡导的。至于近年仍有人愿意探讨“雷锋精神”是属于“共产主义精神”、“时代精神”还是“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与今日市场经济、消费社会是“对立”的或“互补”的,还是有可能“化合”的,就让他们继续探讨下去好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