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易畫會會長 、 (台灣)中國藝術協會 副理事長 蔡豐名 與瀋陽 才女 侯夢思 小姐
中華政大(NCCU)企經管理協會 資深理事長 、 (台灣)中國藝術協會 副理事長 蔡豐名 與瀋陽 才女 侯夢思 小姐
2013/07/10 TTMIT 台灣高階管理全球經貿協會創會會長、中國俊毅企業創辦人蔡豐名藝術家及TTMIT 輔導理事長、中國砂輪公司白文亮副董事長及TTMIT 邱方孝副理事長,TTMIT 張春桂理事,榮泰企管顧問公司徐丕洲董事長與中國媽媽親善大使賴明明由鞍山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鞍山盛世美業節能科技實業公司曾義生董事長陪同參觀清瀋陽故宮.
清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瀋陽故宮。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宮,是清代皇帝順治的祖父努爾哈赤和順治的父親皇太極的宮殿。瀋陽故宮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歷時11年,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全部建築有90餘所,300多間,佔地6萬多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僅次於京故宮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宮殿建築。它在建築藝術上繼承中國古代建築傳統,融漢、滿、蒙各族藝術於一體,有很高歷史價值。
它以崇政殿為中心,從大清門到清寧宮為一條中軸線,將故宮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為故宮主體,崇政殿(金鑾殿)為主體的核心,是皇太極處理朝政之所,配以飛龍閣、翔鳳閣、師善齋、協中齋、日華樓。後面有鳳凰樓、清寧宮,還有皇帝妃嬪寢居的東西配宮,以及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迪光殿、保極宮等。東路建築以大政殿為中心,輔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這是清王朝入關前,八旗建制的象徵,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宮殿建築中唯一的歷史古蹟。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於宮遷的現象,在歷史上是少見的。
藝術瀋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瀋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裡,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徵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漆器等工藝品也不少。
宮殿介紹
1、大政殿最早稱為大衙門,滿文寫作“amba yamun”。清入關前,滿文將“殿”均寫成“衙門”,意為辦事的衙署。大政殿建在約1.5米高的八角形“須彌座”上,台基用青磚壘砌、外鑲雕刻石條。從下至上由圭角、下枋、下梟、束腰、上梟、上枋幾部分組成。上繞以雕刻精細的荷葉、淨瓶狀青石欄杆。大政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明間面闊2.65米,次間面闊各1.84米,各面均等。在古建築中,柱子是主要承重構件,也是分隔間量的主要依據。大政殿採用中國古建築的抬樑式技法,即柱礎上立柱,柱上架梁,樑上置檀,檀上置椽、望板來構成屋項。2、十王亭在大政殿的東西兩側,依序排列著十座亭子,其中最靠近大政殿向前略為突出的兩座亭子,為左右翼王亭。其餘八亭則按八旗旗序呈雁翅狀排開。其東側為左翼王和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王亭,西為右翼王和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王亭,合計十亭,人稱“十王亭”或“八旗亭”。這些亭子與大政殿構成東路一組院落,是努爾哈赤時期殿宇建築的重要部分。八旗亭以亭子的建築形式出現,又高於亭子的結構形勢,外觀上以布瓦竭山起背的形勢出現,兩個大吻威武雄壯。樑架是捲棚。竭山起背在建築級別上要高於竭山捲棚,結構上又高於普通園林內的亭子。
它四周設有圍廊,亭子的正面有隔扇門,其他三面用青磚砌牆;亭子的後面設有灶火門,這是燒炕用的。亭內設有火炕,八旗大臣在炕上辦理日常的政務,反映了滿族習俗。滿族人生活在寒冷的北方,每個居室都設有火炕,這種炕既實用,又可以取暖。八旗亭在排列的順序上是取漢族陰陽五行學說為依據,兩黃在北,兩藍在南,兩紅在西,兩白在東。左右翼王是分別掌管軍事和民事的兩大機構,八旗亭是八旗的最高衙署,旗內的族人遇有人口出生、婚喪嫁娶等等,都要有牛錄或甲喇章京來進行登記,八旗的旗主可以在自己本旗的旗亭內議政。遇有皇帝朝會時固山額真於自己的旗亭前站立,遇有戰役中繳來的勝利品,則擺在自己的旗亭前請皇帝過目。
3、大清門是盛京皇宮的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件山式建築,房頂滿鋪黃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大清門山牆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雲龍及象徵皇家富貴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細,栩栩如生。這裡是文武百官候朝之所,此外亦是領賞、謝恩、校射等場所。
4、崇政殿俗稱“金鑾殿”,居皇宮大內中路建築的正中,是一座面闊五間、硬山前後廊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杆圍繞,雕有麒麟、獅子和梅、葵、蓮等紋飾。其山牆頂端和正脊上鑲嵌著做工精美的五彩琉璃趕珠龍,兩端為“虯吻”。
5、鳳凰樓在盛京皇宮內,凡宮皆建在三米多的高台之上,台周圍環以圍牆和巡邏更道,儼然一座封閉的城堡。這是符合滿族的先人女真人長期生活在山區的傳統生活習慣的。從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在建州衛起兵開始,不論在建州老營、赫圖阿拉、界藩山城、薩爾滸山城,或是在遼陽東京城,都把生活區的“宮室”建在山地之上或半山坡上。一是生活習慣的原因,另一方面,在高處便於瞭望敵情,時刻警惕來犯之敵,保護自身安全。瀋陽地處平原,但興建者仍用人工堆砌高台,然後於高台上建蓋宮室。后宮的門戶——鳳凰樓高三層,系三滴水歇山式樓閣,更是典型的台上啟樓,也是整個皇宮的製高點。上層樑架飾紅地金龍彩畫。中層室內開花為梵文、鳳凰及篆書“萬壽無疆”圖案,帝后經常在此讀書或小憩。下層為內宮門,是出入宮區的通道。前有數十級台階通往台下。登上鳳凰樓,整個盛京城全景可盡收眼底。
6、台上五宮瀋陽故宮台上五宮建築是指位於中路中軸線上崇政殿和鳳凰樓之後的寢宮部分。盛京皇宮內,多為庭院式建築。而鳳凰樓高台上的后宮生活區,則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形式。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以及次西宮永福宮,五宮圍合成合院式,與清寧宮東西牆外靠北側的兩座配宮一起,構成皇太極時期的后宮建築。中宮清寧宮為帝后居所,宮前東為關雎、衍慶二宮,西為麟趾、永福二宮,分別為皇太極的宸、淑、貴、莊四大妃所居住,其中的永福宮是清世祖福臨誕生和幼年居住的地方。這一組建築形成於公元1627—1632年的後金時期,它與《建州紀程圖錄》中所描繪的“奴酋家”的建築形式完全雷同,保留著許多早期滿族民居的建築及裝飾特色:主要仿照滿族民居的建築形式,以尖山式硬山頂為主。屋項覆蓋黃琉璃綠剪邊的瓦飾。五宮的房屋舉架、面闊進深略有區別:東西次宮的規模次於清寧宮、而次東宮、次西宮又小於東西二宮。清寧宮以北東西兩側小配宮,僅為三間硬山式建築。
7、文溯閣是整個西路的主體建築。它與其餘六座《四庫全書》藏書樓皆仿寧波“天一閣”之製建造。閣之外觀為二層,黑琉璃瓦綠剪邊硬山頂,面闊五間,加西側樓梯間為六間,進深三間。閣下層均出檐廊。閣內為三層,在下層頂板下的空間,東、北、西三面各以迴廊的形式增加一層,俗稱“仙樓”,兩側各一間之地,正面約兩米多寬,使正中三間形成二層空間的敞廳,下層靠北以隔扇分出近二米寬的過道。 《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書架分排於閣內各層。來自:http://lvyou.baidu.com/shenyanggugo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