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名人軼事】畫家筆誤拾趣

【名人軼事】畫家筆誤拾趣
【名人軼事】畫家筆誤拾趣
       畫家的“筆誤”指他們畫作中違反生活實際,悖於科學常識的疏漏之處。
       唐代畫家戴蒿以畫牛著稱,《唐朝名畫錄》說他畫的牛能“窮其野性筋骨之妙”。他曾畫過一幅《鬥牛圖》,自謂為得意之作。看見的人也稱為神品。一天一個農夫見了,卻嘲笑說不是佳作。戴蒿驚奇地問農夫笑什麽。農夫指著畫說:“牛相鬥時,力氣集中在角上,尾巴是夾在兩腿中間。你不懂鬥牛的道理,讓牛尾巴翹起來搖晃。”戴槁聽了十分嘆服。


【名人軼事】畫家筆誤拾趣
       閻立本是唐代的繪畫大師,尤擅寫真,他的《步輦圖》、《太宗圖像》、《歷代帝王圖》均為傳世名作。但是,他的《昭君圖》由於一個細節失真,為後人所譏。畫中出現了一個戴帷帽的婦女,這不符合歷史的真實,因為帷帽始於隋代,於畫中漢代人物相差了好幾百年。


       宋徽宗趙佶是個政績一敗塗地的皇帝,但卻是個才華橫溢的書畫家,不僅創造了瘦金書體,又工於花鳥畫。令人拍案叫絕。然而後來有人研究發現,鶴在飛翔時脖子總是筆直前伸,而有幅畫中飛翔的鶴卻是彎著脖子。宋徽宗畫鶴時顯然疏忽了細節的真實,以至出現了筆誤。


【名人軼事】畫家筆誤拾趣
       上世紀三十年代張大千應一位朋友之請,畫了一幅《柳蔭鳴蟬圖》。圖上柳絲依依,一只蟬落在柳枝兒上鳴叫。張大千很滿意,但卻沒有題款,而是讓求畫的朋友請齊白石題款。後來求畫的朋友找到齊白石,齊白石展開張大千的畫看了半天,搖了搖頭說:“大千居士疏漏了,蟬伏在柳頭上應該朝上,不能朝下。”齊白石進一步解釋說, 蟬頭重尾輕,落在細弱的柳絲上不穩,會掉下來。求畫的朋友告訴張大千,張大千不信。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大千到四川避難,夏日一天的正午,張大千在柳林濃郁裏乘涼,柳樹上蟬兒噪鳴,張大千突然想起了齊白石的話,便在柳林裏轉著觀察柳枝上的蟬,果然蟬都是頭朝上落在柳絲上,張大千不由對齊白石更加欽佩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