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禪易畫會 蔡豐名 教授一行 到鶯歌 阿丹的店 與 許丹麗 陶藝家 相見歡

     

 







2016年12月16日人民文藝家協會台灣會長 、禪易畫會 蔡豐名 會長 與 台灣徐氏文教基金會 執行董事、  長三角 16 + n  城市工藝美術學會  台灣區會長 簡永泉一行 到鶯歌 阿丹的店 與 許丹麗 陶瓷藝術家 相見歡 .
http://fmtsai.blogspot.tw/2016/12/blog-post_19.html

陶藝家/許丹麗 :
2001年成立阿丹工作室,以寫意陶瓷畫、寫實陶瓷畫及特有的玫瑰冰裂釉等創作為主,希望在舊有的陶瓷中發展創新。曾展出於日本福岡、南投手工藝研究所、鶯歌鎮公所…等地。作品曾獲2007年海峽工藝博覽會優秀獎,並多次入選於各項工藝競賽。

書畫環境長大的許丹麗,在父執輩長期耳濡目染下,從小自然而然接觸各類繪畫媒材,懂事以來,即不時拿著畫紙臨摩叔嬸畫作,說是家學淵源也不為過。後來偶然機會,家住大溪的舅舅請託她在幾枚花瓶上作畫,詎料畫出興趣心得,一發不可收拾…。

「當初嘗試,是沒遇到師傅警告,不然一定打退堂鼓。」

這些年在陶瓷老街鶯歌國小對面,開設工作室的許丹麗,一襲娟秀唐裝、留著慧黠髮辮,個性大而化之的她,就連剛認識的朋友,很快也熟悉改 口叫她「阿丹」。聊到陶板畫作,她說這些年不乏旁人,甚至是前輩探問:「陶瓷作畫燒製,需顧及釉藥溶疊、收縮比率問題;釉藥畫厚,會遇到的縮釉、跳釉情 形,又該如何解決?」自謂初生之犢不畏虎的阿丹,淘氣吐了吐舌頭,「若知道這麼多細節得考量,可能就不敢往這領域一頭栽進來了。」

見過阿丹大型陶板畫作的行家,當然知道這無法僅憑愚勇衝試,實際上原本家住新店的阿丹,幼年即常隨父母拜訪親戚開設的窯廠,熟悉一如廚 房探灶;17歲遇到北宜公路拓寬,舉家搬遷鶯歌,至此與陶瓷更結下不解之緣。求學階段寒暑假,阿丹自動到窯場打工,當時正逢鶯歌外銷陶瓷盛極一時階段,任 何與陶瓷有關的工序和媒材,凡舉上色、鎏金、陶偶灌模注漿、花瓶拉胚、珠寶盒泥板擠壓等,只要願意接觸,就有機會學習。再後來出社會謀職,阿丹前後更歷練 不同工廠,包括釉藥應用、品管研發等職位,可說累積相當的陶瓷製程及釉藥知識。

這中間當然遭遇不少挫折,阿丹提到最初舅舅的那批花瓶,主題表現山水和抽象人物的堪算成功,但講究臉部細節的仕女,卻褪色扭曲變成魔女,邊說還不忘拿起幾 只前陣子出窯的茶杯解嘲,「仔細看,明明同一窯同樣條件,這幾只杯子上的西瓜,卻自動變成李子。」縱是累積近20年窯燒經驗,阿丹謙遜地說,任何微小變 因,還是可能導致挫敗,盡人事之後等待開窯剎那的不確定性,這就是陶瓷創作迷人的魅力所在。

待人真誠的阿丹,常自嘲自己好管閒事,卻也幸運地承蒙長輩提攜照顧,因此她很感激自己比其他人多了各種實驗、實踐機會,像是前年在哈爾濱醫院裝置的巨型陶板畫作,就是藉助老東家窯業界龍頭HCG專有的平板輸送窯,才得以燒就。

阿丹的陶板畫,內容多鄉土場景寫實,混合油畫、國畫、水彩等技法表現,由於是釉藥燒製,有人將其創作獨立一類,稱「釉彩窯燒畫」。作畫 工具乍看也是毛筆、水彩筆,釉料卻得憑藉經驗拿捏,事先配好,再依不同釉色在陶板上的黏附性不同,順序施作。高溫燒製的陶板,完成後觸摸平滑,釉下卻是一 幅幅生動的圖像—舊時牽豬哥、踩水車、曬衣服,甚至三峽舊鐵橋、鶯歌特有的托胚日曬場景,不一而足。問她何以不特別在花鳥上著墨,阿丹爽朗笑說,一則該領 域前仆後繼有人浸淫,再則她所感興趣的題材,連自己也百思不解,硬要追究只能說是一股難以述說的眷戀,是越往童年記憶探尋的過程。

她的創作題材,後來更延伸田野寫實—彰化王功海邊蚵田、臺南虱目魚塭勞動豐收、野柳一年一度神明淨港、關西山邊佇立的百年古厝、三峽老 街街屋拱形剪影等…。「不將這些文化呈現出來,會覺得對不起這塊土地。」阿丹指著店內掛著的陶板畫作,那是她多年前描繪鶯歌石山麓窯場工人舉胚的場景, 「過去每個鶯歌人仰頭就能見到的傳奇巨石,如今卻被新蓋好的大樓完全遮住。」轉身再指另一幅當地農會斑駁的老穀倉,「畫作完成隔年,整棟建物一夕間毫無預 警地慘遭拆除。」

邊說著,原本爽朗的眼神,難掩一絲落寞。旁觀的人才恍然,原來這些眼看雋永,一輕忽就可能成空的逼迫感,竟是鞭策阿丹更積極描繪鄉土文化的動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