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打破對立開放探親 兩岸交流30年和平雙贏

   
 台北市長 柯文哲 (左五) 禪易齋詩書畫院院長  蔡豐名 (左六) 書法大師 洪啟義(左七) 受邀出席 兩愛一家親 兩岸開放探親交流三十年紀念聯誼會
 著名 媒體人 凌峰  與 人民文藝家協會台灣會長   蔡豐名 合影

打破對立開放探親 兩岸交流30年和平雙贏
兩岸一家親 兩岸開放探親交流 三十年紀念聯誼會(1987-2017)
2017年12月15日在 台北君悅酒店三樓凱悅廳 舉行
http://fmtsai.blogspot.tw/2017/12/30.html
主辦單位 : 中華世紀文教發展協會
相片 : 台北市長 柯文哲 (左五)、 禪易齋詩書畫院院長 蔡豐名 (左六)、 書法大師 洪啟義(左七)、新光醫院副院長 洪子仁、臺北大學 涂登才 博士 等 受邀出席 兩愛一家親 兩岸開放探親交流三十年紀念聯誼會 及著名 媒體人 凌峰 與 人民文藝家協會台灣會長 蔡豐名 合影
旺報2017年12月15日【記者黃冠智╱台北報導】15日晚間,由中華世紀文教發展協會主辦的「兩岸一家親──兩岸開放探親交流三十週年紀念聯誼會」於台北君悅酒店舉行;不僅邀請台北市長柯文哲、兩岸知名媒體人凌峰參與,兩岸各界人士也分享兩岸開放探親後的交流成果。中華世紀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建國表示,期望透過本次聯誼會讓兩岸民眾共同努力,創造更多交流、更輝煌的下一個30年。

自1987年開放探親後,兩岸交流日漸增多,從原先的老兵探親,到現今赴陸謀職,兩岸人民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吳建國說:「兩岸交流對台灣很重要,當年蔣經國就是看到長達38年的阻隔對台灣不利,才會在1987民國76年開放探親。開放交流對台灣人民是不可缺少的,應珍惜兩岸交流的機會。」

希望以合作代替對抗
本次聯誼會不僅邀請關心兩岸交流的各界民眾、推動兩岸交流的人士參與,也特別邀請柯文哲、凌峰共襄盛舉。

「兩岸交流30年民間互動日漸頻繁,但官方交流斷斷續續,很多問題有待雙方克服,但有交流就是好的!」柯文哲直言,雖然30年間並非一帆風順,但新局面需要新模式;展望下一個30年,希望雙方秉持合作代替對抗,以維護兩岸民眾福祉與共同權益的角度出發。

盼珍惜如今交流成果
除了邀請兩岸各界人士分享交流成果,會上也展示1987年台灣準備開放大陸探親的舊報紙、近年兩岸交流的活動照片,讓與會群眾體悟,兩岸民間能有現今的交流熱度,實屬不易。
在台灣剛開放大陸探親時,凌峰冒著被台灣封殺、不能賺錢的風險,走遍大陸拍攝《八千里路雲和月》;30年後,又再拍《新八千里路雲和月》記錄大陸變遷,展現「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新風貌。

凌峰表示,1987年,江蘇蘇州市是慢悠悠的,想不到現在也有工業區、台灣誠品蘇州店,這是以前很難想像的!如今大陸已主動讓台灣同胞享有同等待遇,有什麼理由不要呢?

****************************************

新華社臺北12月15日電(記者劉剛 趙丹平)由臺灣中華世紀文教發展協會主辦的“兩岸一家親——兩岸開放探親交流三十周年紀念聯誼會”,15日在臺北舉行。

聯誼會邀請老兵、青年、文化界、演藝界、學術界等各界代表,通過講述各自的人生故事和實踐經歷,分享因為交流而讓兩岸民眾受惠的真實事跡。

  中華世紀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建國在致辭時表示,在紀念兩岸開放探親交流30周年的這個時刻,自己的心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這個開放的政策帶給兩岸人民的都是利益,憂的是今後的交流之路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吳建國在聯誼會現場播放了當年的報紙影像資料。他説,臺灣的民眾應該銘記這段歷史。在當前兩岸關係低迷的時刻,吳建國引用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表達對發展兩岸關係的堅定信心。

  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致辭時表示,兩岸從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方式出發,走出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但是讓人民過更好生活的目標是一致的,這也是兩岸深化交流的契機。

  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在聯誼會上介紹了自己在大陸創業的成果與經驗。他從自己的親身實踐中總結出三條體會分享給準備去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放下優越感,重新看大陸”“心態調試好、盡力去融入”“多爭取交流、低成本了解”。

  “大陸很大,定有屬于臺灣青年的一片天。”鄭博宇説。他同時指出,並非所有的臺灣青年都必須去大陸發展,“如何建立正確的兩岸觀才是重點”。

  與會嘉賓還就兩岸農業發展、文化藝術交流、婚姻和家庭建立、觀光旅遊問題等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福建漳平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中華企劃人協會、蘇州兩岸書院、中華兩岸交流協會、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友總會等近20個單位和團體的數百名人士出席了當天的聯誼會。

****************************************

資料來源 中國時報 2017.12.14: 「兩岸一家親─兩岸開放探親交流三十周年紀念聯誼會」在台北登場;台北市長柯文哲指出,30年來的兩岸交流,並非一帆風順,新局面需要新合作模式,展望下個30年,希望兩岸能秉持合作代替對抗精神,找出共同前進道路。中華世紀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建國表示,期望透過本次聯誼會讓兩岸民眾共同努力,創造更多交流、更輝煌的下一個30年。

本次聯誼會由中華世紀文教發展協會主辦。除吳建國、柯文哲、兩岸知名媒體人凌峰參與,兩岸各界人士也分享兩岸開放探親後的交流成果。會上也展示1987年台灣準備開放大陸探親的舊報紙、近年兩岸交流的活動照片,讓與會群眾體悟,兩岸民間能有現今的交流熱度,實屬不易。

吳建國指出,「兩岸交流對台灣很重要,當年蔣經國就是看到長達38年的阻隔對台灣不利,才會在民國76年開放探親。開放交流對台灣人民是不可缺少的,應珍惜兩岸交流的機會。」
柯文哲致詞時稱,兩岸交流30年,民間交流日漸頻繁,但官方交流斷斷續續,原因很難歸咎一方,許多問題仍有待雙方努力去克服,但有交流總是好的,因為有交流才有機會化解歧見。

柯文哲說,中共剛舉行過19大,看到大陸政府要實現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願望,兩岸從不同的社會制度與發展方式出發,也走出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但讓人民過更好生活的目標是一致的。「這也是兩岸深化交流的契機。」

柯文哲強調,30年來兩岸交流並不全是一帆風順,但新局面需要新的合作模式,兩岸都有必要為兩岸和平發展集思廣益,尋找出路;展望下一個30年,希望雙方秉持合作代替對抗,以維護兩岸民眾福祉與共同權益的角度出發,終能找到兩岸前進道路。

凌峰說,「1987年,江蘇蘇州市是慢悠悠的,想不到現在也有工業區、台灣誠品蘇州店,這是以前很難想像的!如今大陸已主動讓台灣同胞享有同等待遇,有什麼理由不要呢?」(中國時報)
****************************************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開放兩岸探親是1987年11月2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經國 ,有感於兩岸之間的親人分離太久,決定讓凡在大陸有三親等內血親、姻親或配偶的民眾,准許登記赴大陸探親。

在開放兩岸探親之前,兩岸基於蔣經國的「三不政策」,臺灣外省人無法返鄉探親。游錫堃於1987年2月19日,在民進黨中常會提出「「返鄉省親」專案實施計畫提請討論案」,1987同年3月2日於民進黨中常會提出「返鄉省親運動推展方案」,民進黨中常會通過此提案,並交由當時具中央民代身份的尤清擔任召集人。4月8日「返鄉省親」専案小組正式成立並開始運作。[來源請求]而在當年3月間,當時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趙少康於立法院質詢要求開放老兵返鄉探親。

根據姜思章著作「怒吼」一書所記載,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第一份傳單「我們已沈默四十年於4月印製發出,先後印製30萬份。由何文德、夏正勛(夏子勛)、朱文貴等人拿去散發,引起相當的迴響。

然而,4月3日行政院長俞國華仍重申反對開放「人民往來探親貿易」;4月18日外交部長朱撫松又繼續強調「民間與大陸進行通郵探親現階段不能考慮」。游錫堃於5月22日領銜於台灣省議會提案,又遭國民黨省黨部要求國民黨籍省議員撤銷連署。「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於1987年4月15日亦正式成立、展開老兵返鄉探親運動。5月時大批榮民聚集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請願,要求開放返鄉,引爆肢體衝突。

6月份第二份傳單「想回家! 怎麼辦?印製10餘萬份各處散發,並做為6月28日金華女中演講會的主要宣傳DM。

7月底交通部及內政部公布新的「國民前往港澳地區觀光輔導實施要「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於1987年4月15日亦正式成立、展開老兵返鄉探親運動。

5月時大批榮民聚集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請願,要求開放返鄉,引爆肢體衝突。點」時候,第十二條明白規定「禁止旅行業安排或協助旅客進入大陸」。政府的態度依然強硬。 8月政府宣布考慮開放一般民眾返鄉探親後,9月發出第三份傳單「回家的時候到了!」,除了要求擴大開放探親範圍外,同時也將返回大陸應辦理手續及注意事項詳列於後,做為9月20日龍安國小講講會主要文宣。11月印製第四份傳單「抓我來當兵,送我回家去!「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於1987年4月15日亦正式成立、展開老兵返鄉探親運動。5月時大批榮民聚集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請願,要求開放返鄉,引爆肢體衝突。」,要求當局應給每位窮苦老兵「六萬元」作返鄉探親路費,到了11月底,聯合「教師人權促進會」聯合舉辦群眾大會, 印製散發第五份傳單「阻礙返鄉探親,年底不給選票」,印製 5 萬份散發,爭取公教人員返鄉探親權利。

由於老兵返鄉探親運動喊出「想家」口號,觸及老兵們心裡最深沈的夢想與遺憾,進一步促使蔣經國決定在當年11月2日正式開放返鄉探親,讓凡在中國大陸有三親等內血親、姻親或配偶的民眾,准許登記赴中國大陸探親[6],結束了海峽兩岸38年的隔絕。200多萬「新住民同胞」得以重聚天倫,也為台灣奠定開放性社會的基石。

****************************************

蘋果日報2017年10月29日 : 兩岸開放探親已半甲子,經過戰亂的分離、親人的隔絕與團員後的酸甜苦辣,不能割捨的不在僅是親情血緣,還有往來密切的經貿關係以及微妙的政治外交關係。隨著中共十九大結束,總書記習近平仍強調「九二共識」為兩岸溝通條件,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接受《蘋果》專訪時強調,兩岸貿易額年達1800億美元,遠高於台日、台美貿易額,兩岸應相向而行,以民眾福祉項目作為啟動恢復兩岸正常交流的新起點。

回顧兩岸30年前初開放時,每個家庭都有一本說也說不完的故事,拿到「台灣同胞回鄉探親證」001編號的周純娟,談起分離的歲月,不免感傷直言,「國難造成我們這種遺憾!」

現年84歲的老兵高秉涵13歲離開山東荷澤老家,一路跟著國軍敗退到台灣。初來時,舉目無親、無家可歸,14歲的他冒齡18歲,才在北投政工幹校醫護所當衛生小兵,終於有地方落腳,半工半讀唸完6年建中夜校。難過的時候,思念母親、老家掉淚,也曾想放棄讀書,一起逃難來的老鄉長輩就會訓誡他,「你們高家的孩子就是要讀書」、「你媽媽叫你出來就是要讀書」,才熬過來。

「父親讓我出來,希望跑一個根出來,母親要我留下,說要死大家一起死。」另一個老兵張俊亭16歲那年在高梁田的掩護下,從天津老家逃了出來,躲避共產黨。跟著國民黨從北方退守到南方,1950年2月,在海南島原本還要跟著部隊到昆明,結果一個電報叫部隊直接到台灣,就這樣來到了台灣。他感嘆的說,「都是天命。」

不過,即使開放交流了,兩岸間仍存在許多課題,陸委會 副主委 邱垂正認為,兩岸問題從來就沒有一個簡單答案,兩岸關係複雜、敏感,涉及許多對外變數,政府會以最大耐心與智慧,妥善處理十九大後兩岸關係。他說,兩岸已經交流三十年,這種得來不意的成果,兩岸應加以珍惜,呼籲對岸以務實態度,透過溝通對話,來化解兩岸分歧,共同承擔兩岸與區域和平的責任。

對中共十九大後人事布局,邱垂正說,希望兩岸面對新情勢發展,應展現開創歷史的氣度格局與前瞻思維,透過不預設前提的務實溝通,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至於是否提出替代「九二共識」論述?他說,兩岸間並不會因為提出「一個說法」就能豁然開朗,涉及面向很廣又複雜敏感,需要一步一步來,兩岸真心透過務實溝通,化解爭議,才是兩岸相向而行的必然道路。(陳培煌、徐珮君/台北報導)

****************************************

香港媒體報導2017年9月4日,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今天在香港舉辦的兩岸交流30年紀念大會致詞時,重申北京當局的「一個中國」立場。
根據星島日報報導,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在香港舉辦「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兩岸交流三十周年紀念大會」,張志軍、大陸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董建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人與會。

報導引述張志軍說,去年5月以來,民進黨一直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破壞兩岸關係基礎,更令兩岸在各領域的合作大受影響。

他說,不論是台灣那個政黨團體,過往曾提出甚麼主張,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交流就不存障礙,大陸願意分享其發展機遇。

張志軍表示,自30年前第一批台灣人成功經香港到大陸探親,兩岸交流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由間接到直接,並由單向變成雙向。

回顧歷史,張志軍說,2015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跟「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會面,開啟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的先河,也是兩岸發展的里程碑。

張志軍指出,兩岸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統則強,分必亂,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意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沒有留言: